年终总结

其实这个总结在过生日的时候就想写了,没想到一直拖拖拖拖到了现在。

20 年 12 月份的时候,在 98 看到了一大堆暑期实习招聘的广告,让我变得很焦虑。暑期实习招聘这么早就开始是我始料未及的,那时候我除了刷了一百多道 LeetCode,在其他的方面完全毫无准备,八股文没背,简历没写。虽然事实证明其实不是我准备得太晚了,而是广告发得太早了 orz,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觉得我就在被就业的压力推着走,在春节前草草向三个公司投递了简历。整个一二月份都在准备着实习面试,最开始被一家公司表刷的时候确实挺打击自信心的,我不得不承认在安全研究岗上我确实还差的很远。幸运的是后来另外两家的面试都通过了,因为投的早面得早,过了之后我也就没有在别的公司开始暑期实习招聘的时候投简历了,在三月份就结束了找实习。实习的地点一度从杭州变成北京(为什么选了北京,这中间其实还有好一段可以写,不过这里就不展开了),最后又因为推迟入职变成了上海,就这样我加遍了杭州、北京、上海的 HR 的微信,最后阴差阳错地去了上海实习。

实习是在六月份,在寝室收拾完行李准备去上海的那一刻我不知道为啥突然感到了一点害怕,可能是活了二十多年,我第一次离开杭州去别的地方待那么长时间。不过到了上海之后反而觉得挺自在的,公交车上听到同属吴语的上海话,基本也能听得懂,那时候就觉得上海还挺亲切的。第一次租房也是跌跌撞撞,碰上租房旺季加上预留的时间不够充分,好在最后租的房子还行,一起合租的老哥人也很好。实习期间出去玩还遇到了本科时给我们做过宣讲的学长,最初看到学长的名字就觉得有点熟悉,直到后来确认了学长的专业之后才认出来。有趣的是学长还认识我导师,人和人之间可能冥冥之中确实是有一些缘分的。

经历了投实习阶段的过于焦虑,秋招的时候我变得过于放松(属实是伸缩自如了),以至于错过了几乎所有公司的提前批,幸好提前批不会把所有的 HC 用完,最后投了的几家公司基本都拿到了 offer。秋招的时候拿到了 base 北上广和新加坡的 offer,唯独没拿到 base 杭州的 offer,也挺戏剧性的,不过往好的方面想,我也不需要纠结要不要留在杭州了。最后考虑薪资、前景和家庭还是选择继续留在了上海。

在本科期间,我的规划一直都简单:读书、毕业、留杭工作然后码头薯条,也没有去过多地去考虑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以及毕业之后想要一个怎么样的生活。在大三结束的时候,我有的是平庸的 GPA,并不出彩的学生工作经历,也没有好好去学英语,考 TOFEL/GRE。那时候,对我来说出路似乎就是找个工作或者考研,但我觉得以我当时的能力,恐怕胜任不了任何工作岗位。但到现在再想一想,这其实也没那么重要。读研以后,我本来是一个坚定的读博党,但后来放弃了,这样说来我也算不上什么坚定的读博党。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比起搞科研,更喜欢做工程,比起写论文,更喜欢写代码。当然,还有很多别的理由,虽然都不算是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读博这件事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个人选择上。

后来看到职规群群友的帖子,我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有点陷入思维定式,如果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除了硬着头皮冲以外其实也可以再多花点时间继续准备。不像那些大佬离毕业还有好几年就早早的做好的职业规划,对我这种懒人可能更需要有一个 gap year 去好好想一想自己未来人生中会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此做出准备,而不是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推着走一步看一步。

这一年我过完了 25 周岁生日,终于在学校的最后一年去学了车,大学六年第一次加了社团,第一次和人组队打了 hackathon,第一次去了 Live House… 这一年尝试了很多的新东西,也戒掉了一个费时且没有意义的坏习惯。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对我以后的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事情,如果要给一个词形容这一年的话,那这一年可能是按下快进键的一年。

新年就不在这立 flag 了。一些记录:

  • 不高估一天能肝完的事,不低估一年能完成的量。 — 某职规群群友
  • 想法总是要记录下来才有意义。
  • 珍惜当下。